我们说“用户体验”不好,到底在抱怨什么?这可不是玄学。作为每天被产品折磨的PM,你肯定懂那种感觉——用户皱眉的瞬间,就是体验崩塌的开始。
想象你坐进一辆跑车:油门踩到底却没反应,这叫功能失效;仪表盘布满闪烁的故障灯,这叫认知超载;安全带突然勒紧脖子,这叫情感伤害。数字产品同理:点击按钮无响应,复杂流程让人晕头转向,错误提示冷冰冰甩锅给用户——体验崩坏的三板斧罢了。
上周我测试某银行APP,转账竟要跳转五个页面。这哪是金融服务?分明是迷宫逃生游戏!更绝的是输错密码时,弹窗写着「系统检测到异常操作」,把责任全推给用户。这种设计就像餐厅打翻汤碗却怪顾客胳膊太长。
真正致命的体验问题往往藏在细节里。某政务系统要求上传「不超过2MB的JPG格式扫描件」,结果用户传了1.9MB的PNG被拒三次——技术逻辑完美,用户体验归零。这让我想起Don Norman的暴论:「当用户犯错时,错的一定是设计」。
最讽刺的是价值背离。某创新药APP用AR展示分子结构,患者却连药品说明书都找不到。炫技?不如先把字号放大两磅!就像给饥民送镀金筷子,却忘了给米饭。
用户体验不是飘在天上的概念。在我经手的碳中和项目里,当用户发现每省一度电APP里的虚拟树就长高寸许,留存率暴涨40%。看,可持续设计天然契合体验本质——给人掌控感,赋予意义感。
所以下回听见「体验差」,请立刻拆解:是让用户变蠢了?变烦了?还是变心寒了?毕竟最好的体验就像空气,存在时毫无知觉,缺失时令人窒息。你的产品,正在呼吸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