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浪潮中,用户体验设计师常被追问需要精通哪些软件,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却暗藏陷阱。在我看来,软件工具不过是辅助手段,核心在于设计思维和可持续性,而非盲目追逐流行列表。我认为,过度强调软件精通,反而会让设计师沦为工具奴隶,丧失创新灵魂。主流观点如招聘广告列出Figma、Sketch或Adobe XD作为必备技能,但Don Norman在《设计心理学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设计不是工具操作,而是理解用户需求。”这刀刀见血地揭示了工具狂热的荒谬。
从辩证角度,工具确实不可或缺,但绝非万能。一方面,大厂如Google在招聘中强调软件熟练度,却常忽视用户反馈的真实性;另一方面,创业公司如我参与过的环保App项目,我们用免费工具如Figma或纸笔原型,照样打造出获奖设计,这证明工具只是画笔,设计师才是画家。宏观上,技术变革如AI兴起,让Midjourney等工具自动生成界面,若我们死守旧软件,就像马车夫抗拒汽车。结合ESG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,我作为UCUXD持证人,坚持选择低能耗云工具,减少碳足迹——这可不是随便哪个Figma教程能教的。
未来视角下,我担忧AI工具泛滥会弱化设计师的批判思维。但期待创新,比如AI辅助可持续设计,能解放双手聚焦人性化。结尾以反问激发:当软件自动进化时,我们还需为精通列表而焦虑吗?或许,真正的精通是拥抱变化,而非固守工具牢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