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是什么?

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是什么?在我看来,答案藏在垃圾桶里——不是用户当下的笑容,而是产品消亡时的归宿。当行业高喊”用户中心”时,我们是否在用短期愉悦喂养长期灾难?

主流观点总把用户需求奉为圭臬,唐·诺曼的《设计心理学》被捧成圣经。但盯着用户问卷做设计,就像按吸毒者的要求研发毒品。看看快时尚巨头Shein:算法精准捕捉用户对低价潮流的渴望,结果呢?每分钟被丢弃的服装能铺满足球场。这种”完美用户体验”,本质是刀刀见血的生态凌迟。

我亲历过这种撕裂。某大厂App为提升留存率,设计无限滚动的短视频流。数据飙升那晚,团队举杯庆祝,直到凌晨收到青少年家长的投诉信:”你们偷走了我儿子的睡眠和视力。” 杰克·多尔西说科技应提升人类尊严,但当KPI成为新上帝,我们连用户的基本健康权都在典当。

真正的变革者正在改写规则。苹果用以旧换新政策把用户粘性转化为环保行动,旧iPhone的铝材重生次数比用户换机次数更重要。Patagonia更绝,直接告诉消费者:”别买这件夹克”——因为耐用性设计让旧款依然能战十年。这些反直觉操作印证了埃伦·麦克阿瑟的论断:循环经济才是终极用户体验。

当气候灾难开始影响服务器供电,当电子垃圾污染用户的饮用水源,再丝滑的界面都是皇帝的新衣。设计师的手不该只握鼠标,更要能掂量产品生命周期的重量。问问自己:我们设计的产品,十年后会是博物馆的展品还是垃圾场的遗骸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