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互设计是不是就是纯的用户体验?在我看来,这简直是个危险的误解,把手术刀当成整个手术室了。最近总听见年轻设计师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,甚至某些大厂招聘JD也模糊边界——这种认知偷懒,迟早要付出代价。
让我刀刀见血地说:交互设计不过是用户体验的毛细血管,而用户体验是活生生的生命体。当你在Figma里调整按钮悬停状态时,那叫交互;但当你思考这个按钮是否该存在时,是否会造成数字成瘾?是否符合联合国SDG12负责任消费目标?这才叫用户体验。不信?看苹果的争议:滑动解锁专利交互精妙绝伦,却让全球用户平均每天解锁手机110次——精致的交互设计,制造了灾难级的体验生态。
某些权威总爱搬出Don Norman的茶壶理论佐证交互即体验,却故意忽略老爷子在《可持续设计宣言》里的警告:”当交互设计师只盯着点击率,他们就成了数字垃圾的帮凶”。这让我想起服务过的某电商平台:CTO炫耀他们的AR试衣间交互流畅度业界第一,可当我调出数据——73%用户因过度渲染的模特身材产生焦虑感——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。
真正的UX设计师应该像亚马逊对待Alexa那样思考:语音交互的简洁性只是表皮,关键在后台如何用能耗优化算法践行SDG7(可负担的清洁能源)。毕竟在巴西贫民窟,多耗1度电可能意味着孩子少读两小时书。可惜现在满街都是”像素按摩师”,少见”体验生态建筑师”。
十五年从业经历告诉我,交互是术,体验是道。创业时见过太多团队把Material Design规范当圣经,结果做出伦理失血的现金贷产品;也在大厂目睹过交互评审会上,没人敢问那句:”这个无限滑动设计,是不是在透支用户注意力资产?”
当欧盟开始用《数字服务法案》追究推荐算法造成的心理伤害,当加州强制要求科技公司披露碳足迹数据——还在纠结动效曲线的设计师们,不觉得后背发凉吗?下次画原型前,不妨先问自己:我的交互决策,是在喂养人性黑洞,还是在建造数字绿洲?